English

《黄河传》后记

2001-02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陈梧桐 我有话说

《黄河传》,陈梧桐著,

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
1999年初,任文京先生打来电话,说他们河北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“大江大河传记丛书”,想请我写《黄河传》,我颇感犹豫。自己深知,《黄河传》是一个很精彩、很诱人的选题。早在半个世纪之前,陈原先生在读到瑞士籍著名传记作家埃弥儿·路德维希的名著《尼罗河传》(原书名《尼罗河———一条河流的生命故事》)时,就盼望有人能写一部黄河的传记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教授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,在抗日战争时阅读《尼罗河传》后,也萌生过为黄河写传的念头,并动笔写了开头的第一篇《沧海桑田》,后来因故未能续写下去。但《黄河传》毕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,它涉及到黄河流域的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族、民俗、地质地貌、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,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,还需要有深厚的地理知识。我是搞史学的,长期从事明史研究,地理知识所知甚少。虽曾应侯仁之先生之邀,参与他主编的《黄河文化》一书的撰写,并忝列常务副主编之位,但也仅仅涉及到黄河的历史文化,对黄河的历史地理和自然地理涉及不多。后来,任文京先生又亲至我家热情邀请,我感到却之不恭,就答应试一试。

我从头学习有关黄河的各种知识尤其是地理知识,并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、数据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资料搜集的日益丰富,过去在延安延水河畔、银川黄河岸边等地得到的有关黄河的种种感性印象被调动起来,同书本里读到的有关文字记载叠合在一起,一个鲜活的母亲河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,黄河传的写作框架也就大体形成了。我觉得,江河的传记,应把地理融合在历史之中,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交织在一起,反映出居住在该流域的民族的过去、现在和将来,写出他们的欢乐和苦难,成就和不足。这种江河传记,实际上应是一种以江河为载体的社会生活史。为黄河立传,首先应该通过这条母亲河的历史文化,写出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、百折不挠、蓬勃向上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写出我们民族在黄河地区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,写出他们对中华文明宝库、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。同时,为黄河立传,也应该写出此中所蕴含的种种深刻教训,引起人们的警戒,以便有效地加以遏制和治理,还母亲河以碧水蓝天,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,更好地造福于中华民族。

基于以上的思路,本书的写作以时间为经,以空间为纬,综合运用历史、地理、民族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环境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,以点带面、点面结合,来铺叙黄河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,引导读者领略黄河沿岸雄传壮丽的自然景观、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、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、绚丽多姿的文艺创作、光辉灿烂的科技成果,从中体会到黄河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